岁月流光,逝而不返;先祖谱牒,永系心灵。一九八九(己巳)相去二十年矣。论谱牒续修,再过十年而不晚;念人文振理,复延数载而嫌迟。
何氏续修宗谱序
岁月流光,逝而不返;先祖谱牒,永系心灵。一九八九(己巳)相去二十年矣。论谱牒续修,再过十年而不晚;念人文振理,复延数载而嫌迟。一九四九(己丑),时代大变迁之岁月,伴人文沦丧之潮流。及至“文革”,劫波浩渺,狂飚顶峰。阶级斗争,六亲不认;兄弟相残而父子恩仇。此中华文明之洪灾也。思想之禁锢,政策之绝端,连尊宗敬祖,亦遭受精神之压抑;收藏谱牒,更有“封建馀孽”之蒙辜。谁犹敢倡修谱牒,维护人伦,引“反动”之火而烧身!一九八九(己巳),悖谬之邪恶,虽威风渐灭,然阴魂之雾障,犹弥漫难消。欲续修时隔五十馀年之宗谱,仍如寒蝉僵鸟,远避深山。是时,瑞昌大店庄之钟林先生,能发起续修宗谱,如寒冬之春笋,其精神可嘉也。至二○○九(己丑),已是气象更新,晴空万里;百族问祖,千里寻宗,光明正大而无阻,携手坦道而前行,此乃思想、政策之解放,带来时代之春风也。逝者如斯夫,来者犹可及。今逢盛世,九修宗谱,实为何氏宗族奖偕支系之幸事也。
余何氏宗谱肇于汉,君公(武)之创,刘向之叙是也(注一)。西晋太康年间,何氏家谱进入官府之册定,乃何氏之殊荣也(注二)。奖、偕公支谱,始于天玉公,朱熹序言赞之也(注三)。两千年来,谱牒续修,代有贤明。基于宗庙文化之维护,祖系根枝之延续也。然世道兴衰,绝非阳光永照;阴霾之中,必有蛇虎横行。文明之花,难经暴雨之袭;刀枪之莽,易毁道德嘉园。祸之所至,打家劫舍,毁孔庙宗祠,焚文书谱籍;致前贤记述祖迹之宗谱,后世却难寻当年之残页。面对老谱无存,先宗断代,后世儿孙,唯寻碑察石,以求点滴之考;或拾残就漏,随意填补而乱真。此为现存老谱多欠完善而真假莫辨之故也。本届续修所见各庄之老谱,唯有迪畲庄钟炎先生所藏咸丰十年(庚申,1860)之谱首为之久,此为太平军劫掠之后而仓促抢修之宗业。然其中,先祖之发迹与传承,多有失误,以致昭穆不清,前后不接。至民国三十四年(乙酉,1945)抗日胜利后之宗谱,先祖发端更为偏离。(见先祖世系后之说明。)如此之缺陷,非修谱人学识之浅陋,其为抗日战争之后,资料奇缺,亦为历代以来,草莽狂徒销毁宗谱之过也。
纵观世事,背逆人心者,虽有强权,其霸业亦难如愿。焚书坑儒而书儒永在;欲灭宗亲而宗亲与世长存;欲毁尽谱牒,而谱牒终有存世。保护宗谱度过劫难者虽非多见,而亦不鲜;其不屈于妖孽之威,纯为文明尊祖之善心而已也。如湖北蕲春庄墀祖房之治生,在文革中不畏拷讯,将宗谱全卷保留无缺。九江螺丝垱村之何支礼等,皆冒风险收藏老谱。每逢祸乱将至,则藏之于山洞,或密之于柴房;包包扎扎,重重掩盖,终于乱后重见天日。此为祖宗之幸,贤孙之德也。此次阳新刘家山庄钟灿先生献出六十年前之乙酉宗谱,虽年限不甚长,但为最完整之瑰宝矣。(谱首与支谱共44本。)为本次续修,提供了可靠之依据(除先祖发端有误外)。钟灿先生功不可没也。
第九次续修,雏议于己丑(2009)之春,复为大店钟林先生倡之也。原议于何老殿,后立足于大路口之何家畈。首先响应者为瑞昌坳下庄之祥发,迪畲庄之钟秀,大店庄之钟勇,瓜坑庄之毓成,何畈庄之仁金,东山庄之庆永。然后扩而大之,获得众多支持。然欲修好宗谱,非文、才、德并重之班底而难成也。此为前人修谱之经验,亦为前届修谱之教训。目标有长短,认识有浅深,于思想碰撞、议论交流中达共识:修好谱,需推选有学识根底之士任总编,推荐富有领导工作经验,具有政治素养与工作筹划之能,而犹热心祖业,关注谱牒之再修者为本届之主持人。终确认瑞昌码头何湾庄庆亮先生为最理想之人选。其几十年来,活跃于瑞昌政坛,历经磨炼而锋刃出,终成为瑞昌市领导层成员之一。虽退休多年,然精神尚旺,实为难得也。历经谱局两载之躬耕,庆亮先生不负众望:其外联走庄,不拘远近;寒冬酷暑,不阻行程;一次未成,不厌再访。处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其工作之辛苦用心与成效,皆有目共睹焉。故所到之处,皆心想事成,一如所愿。不仅“八九”(己巳)未参修之庄均立即赴会,连往昔几百年从未合修者,亦欣然而至。近如九江县之大屋何庄,九江市之浔庐庄,星子之敦厚堂,永修之白麖里,德安之赤德庄;远至湖北之蕲春、鄂州与陕西之安康等,可谓四方辐凑,八音和谐。较之于上世纪之乙酉、己巳二届,参修之庄与人口俱翻倍矣。此为奖、偕公根支之大汇合也。能有今日之成就,乃祖宗之幸,亦庆亮先生德行操劳之回报也。两载相处,余深知庆亮先生待人宽厚而律己严。其家居距瑞昌谱局五十余华里之码头镇,其夫人小恙有年,行动不便。先生能妥善安排,每日早出(来谱局)而晚归,寒冬雨雪无例外。如此全副精力之投入,而对谱局常规之生活补贴,不取分文。此高尚之品格,古虽有之,但于今日,实难能而可贵也!
蒙庆亮先生之主持,谱局为一健全之整体。二○○九年五月,由何畈迁往城内原市卫生局办公楼。此处窗明几净,工作条件大为改观。此亦乃庆亮先生之多方联系,获本族金送先生(瑞昌市卫生局长)支持修谱之高情而念先祖之大德也。前文已提及之鍾林、仁金、鍾秀、毓成诸君,向关心祖祠祖墓之维修,并献策出力,勤勤恳恳。此次自始至终工作于谱局,既有筹备开局之劳,又负外联走访之责,并担当经费统筹与生活安排之琐事,兼职分明而合作,事杂而耐烦,廉洁而奉公,亦属难得之贤也。
至于敝人任本届续修之总编,实属偶然。关心续修为本意,未料“总编”挂上身。受之,非余所愿;拒之,愧对宗亲之盛情。进退两难,思之再三,深感年逾八旬而有幸,当抛开个人著述计划之安排,聚精会神融入续修谱籍中。所幸者,有得力助手相扶持,如毓琦、毓阳、衍南、金柱、钟 等贤弟贤侄,皆具良好素养与文化根基,愿辛苦操劳,潜心伏案。笑天仅用心于宗谱总体设计之安排,立足于破旧立新之格局。繁重之编撰,皆落于以上诸君之双肩。除按常规补叙近二十年之生娶殁葬外,整套老谱全翻盘;不仅校勘错误,标点断句,分类归档,而新增项目之多,扩展内容之广,非往昔任何一届所能比。因而工作之细致繁杂,伏案之辛苦劳累,亦非往昔所能比。诸编撰之黾勉同心,不敢告劳,乃共有之德也。尤其是毓琦先生,已年过古稀,且有病缠身,其负有协助敝人安排具体任务与督促、检查之责,辛劳更甚。草木有知,若无编辑室全体人员之耕耘默默,何能有今日新谱之辉光闪闪!
余何姓之源,流长而布之四海;先祖之业,显赫而享誉三山。自汉代起之名人谱序及玉公家训(均见下卷文献篇),皆举其要而不漏,疏其脉而求真。先祖之发端为强秦灭韩,韩王安被害而其子孙为避灭绝而隐遁江淮,改姓为何,韩王安之子“允”为之始(一世祖)。此两千年来之共识也。毋需今日如我之愚钝者之赘言,更无需另立异端而挖掘前所未闻、查无实据之“瑊”祖。
韩何之转,两千馀年,子孙支脉难以胜数。若欲将两千年来之祖系支流疏竣,理清根枝之发展而有据,厘订传承而准确无误,实非易事。今次谱牒之祖系,以奖公之四十七代孙存兴先生(华中科技大教授)之《何氏源流考》为蓝本,并征求宗亲中研究宗谱专家之意见,如浙江宗亲会之德宝先生,安徽庐江宗亲会之堂斌先生,湖南宗亲天锡先生等。其中德宝先生最为关切。仅在此向存兴、德宝先生致诚挚之谢意。
本届宗谱共八十余卷,可谓宏,但宏而不乱;谱首二卷皆全新,新而严实有据。从凡例到编排,都突破老套,特色鲜明。
笑天毕竟年老体衰,虽殚精竭力,亦难免工作之疏漏,失误之处绝非一二。此笑天之负疚也。纰缪无大小,均赖后贤之补正焉。是为序。
注①:对何武修谱,刘向之序,近年似有不同意见。
注②:指西晋武帝敕司空隶校尉崔琳上报大姓宗谱,何氏宗谱首居其中,后被定为二十五姓国之梁。
注③:见谱首下卷朱熹之序言。
允公之七十九代孙 笑 天 派 仁 烯 敬撰
公元二零一零(庚寅)年九月
上一篇:新续宗谱序
下一篇:何氏宗谱八修序言(怡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