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关于何氏 > 庄门简介 > 正文
库头庄——偕公后裔
发布时间:2017-04-21 14:58:47      发布人:何刘鑫      作者:锺强 锺宝 祥盛 毓瑜 毓兴      评论: 0     浏览次数:
  
 
        伯滨公定居库头,十万丁由此发源。库头得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位于瑞昌城西三十里,洪下源入口处,系历朝战略之要地。现今属瑞昌市高丰镇铺头行政村所辖,上邻瓜坑桐林坂与港北邓,下连蔡家垉徐姓。村前有瑞昌通往湖北的运输大动脉瑞肇公路抱村而过,畈外有几百米石坝抱村而走,另有源头峡流出的瀼河水抱村而下,真似三层玉帛围拥明珠。村前公路旁有一清甜纯美、冬暖夏凉的涌泉涓涓不息,路人饮之赞不绝口,素有瑞昌西门外第一井的美誉;村东北百米处有许圣许真人古寺一座,名水陆寺,并载入瑞昌县誌、九江地誌。过去有过兴旺时期,游客骆绎不绝。村后有王仙峰,层迭连绵。库头村正座落在五仙峰中峰之下。来龙明显,气脉旺盛。且有百顷青山,盛产竹木,是我子孙世代养生之源;更有良田沃地数百亩之多,特别是门前下边垅几十亩水田旱涝保收。库头虽算不上有名的风水宝地,但也是山青水秀,人杰地灵之鱼米之乡。
  古人笑看今人喜,今人仰慕古人贤。库头庄是远祖偕公四代孙伯滨公由瀼溪宅前市迁来落业建庄的,在库头生子三:即曰政、曰光、曰徵,何姓昌盛由此地而起。曰政公乃甫公,曾任乐平县令。曰政生子三即祖元、祖尧、祖禹,大约公元八、九世纪唐五代时期。当时战乱四起,国难当头,以及自然灾害所迫,祖禹公为了生存再迁大店山里。数代之后又由彦远公重回老居库头。继续留守库头繁衍发展。后又因开疆伐土至六十七世文礼公之六子洪堂公迁往何家皂,再由洪堂公五代孙七十一世正应公仍在库头。至今已有人口近一百六十人,红丁近百人。库头之历史正如过去所述:“甫公三子祖禹公迁洪下之大店之子孙昌盛。分居外迁,此后螽斯衍庆,瓜瓞连绵,凡散居瑞昌及附近和湖北之阳新、大冶、广济、黄梅,以及陕西、四川、云南、贵州之何姓,实皆库头、大店老居之所由出也。”  人杰可造乾坤世,地灵能载万物辉。清末至民国初年库头人烟虽不多,但由于地理优越,曾有小货店、药铺、造酒坊、交易坊、饭铺等二十余家。兴旺时期曾称为库头街。只因日寇入侵,成了“三光”政策的牺牲品,就连我们的祖厅也成了日寇的马厩。幸存四、五十人,也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奴隶。当时日军在库头设有据点,并设有为日军服务的 “维持会”。抗日胜利后村庄仍然凋零冷落,仅剩破屋几幢,可谓“阴盛阳衰鬼唱歌”的残局。一九四九年解放以后破落转机,沉睡苏醒,人口现在发展到一百六十人,村庄扩大,新房林立,规划于公路一旁座北朝南,环境优美,一派生机。更有许多人乡有房屋,城有住楼。教育也得到很好的发展,现已有大中专生近十人,各类学校在校就读生近三十人,在部队和地方工作的近十人。我们库头人有勤劳的传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多种种植,生产有条不紊,丰衣足食,蒸蒸日上。有和谐互助的真诚美德和奋力向上的信心,全庄叔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嗣孙效力扬祖德,大祖泽荫启后昆。老祖厅位于村庄中央,一进三重,原建年代已久加之日寇的践踏,已是破烂不堪。一九六二年重新修建前重,一九九二年重建中重,二零零二年又重建前后二重,现在的一进三重加厨灶房,建造坚实,安排合理。上重太祖座案,有“九井堂”和“梅阁生辉”金字匾;中重宽敞可容几百人看戏,村庄所有的红白喜事也都在此举行;前重有戏台,祖祠门口牌面镶嵌瓷砖到顶;更有二龙戏珠的雄伟装饰,上有“鸿福照千秋”五个大字,再上方是“伯滨公祠”四个醒目金字头匾,下面是水泥地面和几级台阶,雄伟壮观气势恢宏。
  库头人全凭自己的才智改变了旧貌,将乘改革的东风与时俱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唐朝“九井”何氏分迁江西瑞昌
下一篇:桂林庄(桂林、畈上、下河合体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