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徵本源
发布时间:2020-03-24 12:16:17 发布人:何光训
作者:何金柱 评论: 0 浏览次数:次
纵观国内各姓氏的家譜,林林总总。上至炎黄、下及新生,莫不以翔实准确、完整时新以追求。
寻根问祖徵本源
—— 家譜中先祖世系的考证
何金柱—— 家譜中先祖世系的考证
纵观国内各姓氏的家譜,林林总总。上至炎黄、下及新生,莫不以翔实准确、完整时新以追求。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每每家譜中的先祖世系难免有舛误,如《姒改何家譜》的殷商朝杞国世系就有不同寻常。
姒何譜中的殷商代时杞国公侯的世系:
“第二十代 懿公生宣。 第二十一代 宣公生显。 第二十二代 显公生昭。
第二十三代 昭公生穆。 第二十四代 穆公生康。 第二十五代 康公四惠。
第二十六代 惠公生戴。 第二十七代 戴公生庄。 第二十八代 庄公生景。
第二十九代 景公生高。 第三十代 高公生睿。 第三十一代 睿公生定。
第三十二代 定公生怀。 第三十三代 怀公生度。 第三十四代 度公生肃。
第三十五代 肃公生襄。 第三十六代 襄公生威。 第三十七代威公生灵。
第三十八代 灵公生安。 第三十九代 安公生元。 第四十代元公生东楼公。”
(1)
(按:史学奇才何光岳先生在其姓氏巨著《中华姓氏源流史》第2473页中写道:“陵何氏世系为禹之后,以黄帝为一世祖,夏桀为十九世祖,桀子懿,被商汤封于杞,是为杞国第一代君,四十一世东楼公,周武王十三年己卯又封于杞,六十三世杞简公姒春,于周惠王二十四年被楚惠王所灭,杞国共传48君一千二百年,可补《史记》之缺。”)
(2) 姒何譜中殷商朝杞国的二十代世系的继承完整清晰,无怪乎何光岳先生也认为可以补上《史记》记载杞国历史的缺失。
然而对照王国维先生的《殷商制度论》中关于“殷以前无嫡庶之制”和“舍弟立子之法,实自周始。”的观点,则认为姒何譜杞国二十代世系值得商榷。
“殷以前无嫡庶之制,···厥后虞、夏皆颛顼后,殷、周皆帝喾后。有天下者,但为黄帝之子孙,不必为黄帝之嫡。···特如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自成汤至于帝辛三十帝中,以弟继兄者凡十四帝(外丙、中壬、大庚、雍己、大戊、外壬、河亶甲、沃甲、南庚、盘庚、大辛、小乙、祖甲、庚丁);其以子继父者,亦非兄之子,而多为弟之子(小甲、中丁、祖辛、武丁、祖庚、禀辛、武乙)。”(3)(参见后附表)不唯继承帝位,而且在祭祀时也表现出“‘无嫡庶之制’及‘以兄终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的继统法。王国维又根据甲骨文卜辞和金文材料,证明了“殷以前无嫡庶之制”。故商人祀其先王,兄、弟同礼,即先王兄弟之未立者,其礼亦同,是未尝有嫡庶之别也。”(4)此不独王朝之制,诸侯以下亦然。 近保定南乡出句兵三,皆有铭,其一曰:“大祖日己,祖日丁,祖日乙,祖日庚,祖日丁,祖日己,祖日己。”其二曰:“祖日乙,大父日癸,大父日癸,中父日癸,父日癸,父日辛,父日己。”其三曰:“大兄日乙,兄日戊,兄日壬,兄日癸,兄日癸,兄日丙”此当是殷时北方侯国勒祖父兄之名于兵器以纪功者。而三世兄弟之名,先后骈列,无上下贵贱之别”。(5)再次证明了商代无“嫡庶之别”。是故周之大王立王季也,周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周公旦继武王而摄政称王,从殷的继位传承制度来看,也是合乎正统的。
首先、商朝自成汤至帝辛三十代的传承中,已有十四帝是以弟继兄。(见附表)而杞国何以能完全有别于商王朝的“以弟及为主、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帝位继承方式呢?,独以父子相传而另类呢?再者,殷商的“其以子继父者,亦非兄之子,而多为弟之子(小甲、中丁、祖辛、武丁、祖庚、禀辛、武乙)。” 也与杞国这样直系的父子传承方式迥异的。可见这种纯直系父子传承是虚构的。
我们再以夏王朝的帝位继承来看,十七代帝王的继承中也有仲康、扃这两代是兄终弟及的例子,还有十四代孔甲为十一代不降的儿子继承帝位。他们的帝位继承也难得像商代杞国的继承那样清一类。这就逼着我们反思:确实会出现像杞国继承的特例吗?抑或是在修譜中出现作伪的现象呢?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杞国的《姒何譜》中二十一代帝王除东楼公外,杞国公全是谥号之名。谥号起于何时呢?“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6)谥号传统的说法是始于西周早期,王国维等根据金文考释得出的结论,谥法应当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时期。不管时期如何断定,商朝的帝王公侯是在周朝以前,肯定还没有制作谥号。连三十一代商王一个都没有谥号,怎么杞国公反而满是谥号呢?
二、殷商的帝王大多是以天干为名的。“《史记·殷本纪》司马贞《索隐》说:“商生子,以日为名,盖自微始。”微即上甲。殷代奴隶主的先公先王,自上甲以下,皆以十干为名,证之卜辞,其说甚确。”(7)如:太甲、沃丁、太庚、太戊等。还有1917年初出土于“河北保定南乡的鸟纹三戈,凡三枚,均长20余厘米。皆有铭:其一曰“大祖日乙、祖日丁、祖日乙、祖日庚、祖日丁、祖日己、祖日已”;其二曰“祖日乙、大父日癸、大父日癸、中父日癸、父日癸、父日辛、父日己”;其三曰“大兄日已、兄日戊、兄日壬、兄日癸、兄日癸、兄日丙”。此当是殷时北方侯国勒祖父兄之名于兵器以纪功者;”这三枚戈的铭文,有北方侯国祖、父、兄的名号,也与殷商帝的名号一样,用天干为名。封于杞的杞国公分别却是:宣公、显公、昭公、穆公,这显然不是用天干取名的。“《白虎通·姓名篇》说“殷以生日名子。于臣民亦得以甲乙生日名子,以尚书道殷臣有巫戊有祖己也。”是殷代不但先公先王以干支为名,即是臣民也得以甲乙十干名之。”(8)可以断定被汤封于杞的禹后裔这样的名号是后人伪作的。
三、殷商时使用的甲骨文字和金文。现在发现最早的甲骨文,是商朝的武丁时代的,多为商代后期盘庚迁殷到帝辛灭亡后期八世十二王(273年)间的文字。至于汤、太甲时早期的甲骨文暂时还没有,我们推测可能会有,但目前没有出土的实物,所以,只能认定在盘庚以后才有甲骨文了。又查《甲骨文书法鑑真》(9)、《甲骨文常用字汇》(10)如:显、昭、惠、戴、庄···等字都没有相应的甲骨文字。那么,早期封于杞国的“显公、昭公、惠公、戴公、庄公。”是怎样书写出来的呢?凭什么能无中生有出现这些字呢?
从殷商朝王位的继承的方式、殷王以天干生日为名、谥号产生的时代、甲骨 字出现书写,这几个方面可以推论,《中华禹后裔姒改何姓源流史》中的殷商朝代的杞侯世系是不存在的,可能是后人伪作的。
以上是个人对《中华禹后裔姒改何姓源流简史》的分析和思考,观点是否正确,诚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2019年9月10日草于深圳宝安
附注
(1)(2)《中华禹后裔姒改何姓源流简史》
(3)(4)(5)王国维《殷商制度论》
(6)《逸周书·谥法解》
(7) 《殷商史》胡厚宣、胡振宇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第1版 425页
(8)《殷商史》 胡厚宣、胡振宇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第1版 426页
(9)《甲骨文书法鑑真》杨红卫、杜志强编 黄山书社2006年3月第一版
(10)《甲骨文常用字汇》濮茅左编 上海书店 2007年1月第一版
附表:
殷商帝系表 ( 根据《殷本纪》、《三代世表》整理)
一、 汤 主癸子
二、 大丁 汤子
三、 外丙 大丁弟 (以父子相传有十七世,兄终弟及有十四世。)
四、 中壬 外丙弟
五、 大甲 大丁子
六、 沃丁 大甲子
七、 大庚 沃丁弟
八、 小甲 大庚子
九、 雍己 小甲弟
十、 大戊 雍己弟
十一、 中丁 大戊子
十二、 外壬 中丁弟
十三、 河亶甲 外壬弟
十四、 祖乙 河亶甲子
十五、 祖辛 祖乙子
十六、 沃甲 祖辛弟
十七、 祖丁 祖辛子
十八、 南庚 沃甲子
十九、 阳甲 祖丁子
廿、 盘庚 阳甲弟
廿一、 小辛 盘庚弟
廿二、 小乙 小辛弟
廿三、 武丁 小乙子
廿四、 祖庚 武丁子
廿五、 祖甲 祖庚弟
廿六、 廪辛 祖甲子
廿七、 庚丁 廪辛弟
廿八、 武乙 庚丁子
廿九、 大丁 武乙子
三十、 帝乙 大丁子
卅一、 帝辛 帝乙子
上一篇:古代的门阀制度与姓氏族谱
下一篇:二探何氏源流——论谁是韩易何姓之始祖